黑豹旗是經營吱神嗎

Jerry 何吉瑞
Dec 12, 2021

--

今天就不講學術的事情了,適逢第九屆黑豹旗結束,想來聊聊我從高中就很有興趣的議題:青棒行銷經營

當年黑豹旗還在天母時也是能吸引大批球迷(資料來源:中央社)

青棒VS高中籃球

疑惑要從2015我在唸高三的時候講起,那時候由於我有在打社團,偶爾也會關注青棒,加上黑豹旗的成功,讓我一直以為台灣對於青棒熱度不是太差,有機會隨著當時的職棒熱潮一波帶起來

當年綠色神盾松山高中和綠色怪物高苑工商(註一),在同一天拿到高中聯賽冠軍,但不管是社群網路或者媒體,幾乎清一色在報導HBL而不是木棒聯賽,這讓我第一次看到兩個聯賽的聲量差異,當HBL觀眾排滿小巨蛋外面,享受連581聯盟都沒有的關注度時,高雄澄清湖球場的觀眾人數,甚至不及CPBL平日

這邊可以先記下一個重點,在PLG之前,台灣所謂職業,或者更精確說半職業聯賽的觀眾人數一直是相當精美,大概跟黑暗期的CPBL一樣,只有季後賽有機會吸引觀眾,而CPBL在2013之後的熱度直線上升,兩邊的聲量不在一個檔次,但是這個聲量帶不到學生棒球之上,反而HBL似乎有另一群觀眾,每年都能在決賽塞爆小巨蛋,更別提看HBL是要買票,而木聯,或者說所有高中棒球盃賽都是免費開放,即使這樣人數還是被屌打

簡單來說,明明同樣一群球員,台灣籃球員在高中的聲量屌打棒球員,但是進了職業整個反過來,與其說台灣青棒行銷是個問題,我更想把它稱為一個現象,客觀一點之外,二十年來青棒行銷都這麼慘,也沒真的帶來什麼很大的負面影響…吧?

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,台灣棒球近年我看過人數最多,是在2013黑豹旗冠軍賽,當時平鎮高中封王的彩帶還是蠻壯觀的(註二),事實上那年在八強之後的觀眾人數都還不少,那問題來了,以台灣甲子園為號召的黑豹旗,九年來對台灣青棒,或者說對台灣棒球界帶來的影響什麼

加上黑豹旗,台灣史上已經有四個自稱「台灣甲子園」的比賽…(資料來源:yahoo)

黑豹旗 vs 青棒大賽「們」

我們先把眼光拉到台灣青棒所謂的「三大賽」,木聯、王貞治盃以及玉山盃,木聯是之中唯一給學生棒聯主辦,會直接影響學校的官方補助,王貞治盃是第一代號稱「台灣甲子園」的比賽,冠軍隊可以代表參加小馬聯盟,而玉山盃是第三代的台灣甲子園(第二代是金龍旗,墳頭長草了),冠軍則可以組隊去亞青、U18等等,當然歷史上這兩個盃賽冠軍的代表權並不都是如此,王貞治盃冠軍也曾經去過世青,這裡是講目前的狀況

換句話說,台灣連同黑豹旗在內,一共有四大賽,而之中的重要度難以排序,歷史上曾經號稱自己是台灣甲子園的就有三個,換句話說,台灣青棒找不出像HBL或者日本甲子園那樣,象徵最高榮譽的杯賽,黑豹旗關注度最高,玉山盃和王貞治盃爭取代表權,木棒聯賽決定學校補助,換句話說黑豹旗反而是實際價值最低,連遇過的木棒組朋友都把三大賽放在更高順位

關注度的部分為了避免印象派,用以下幾個標準來看

  • 新聞熱度:黑豹旗從預賽開始就有新聞關注,其他杯賽都要等到四強甚至決賽才有版面
  • 轉播:除了網路轉播,黑豹旗登上有線電視的場數基本海放其他三大賽
  • ptt:幾乎每年的黑豹旗都有人一路po live文,冠軍賽都爆文,也會有不同的話題討論(e.g. 林昱珉怒吼),其他比賽通常到後段才有人po

除此之外,黑豹剛成立的時候多次登上棒球週報,也讓本隊(建中)登上過兩次蘋果體育版頭條,其中一次還把林安可擠到角落,至於為什麼黑豹旗熱度可以高,可以從幾個點來看

  • 賽制:黑豹旗採取單敗淘汰,木聯有三輪小組賽加上八強,玉山盃和王貞治盃則是分勝部敗部,愛看策略的球迷可能會覺得三大賽刺激,但對於大眾顯然是單敗淘汰賽制更為刺激好懂
  • 球隊:黑豹旗讓社團球隊和木棒組混著打,讓平常幾乎沒有曝光度的社團球隊上電視/水管,也得到很多的校友關注,這點是三大賽相對做不到的
  • 轉播:黑豹旗「每年」從預賽開始有線+網路轉播,其他三大賽不太固定,通常前面只有網路轉播,到例如四強之後才有可能加入有線電視,轉播問題我後面補充
  • 場地:2019年以前,黑豹旗八強都是在天母或洲際(有些更早就在天母或台體),玉山盃用天母或新莊,木聯用過澄清湖、嘉義縣,王貞治盃這幾年則都在稻江、青埔,以交通來說,黑豹旗提供觀眾更方便的觀賽
女壘菁英+社團大戰科班龍頭,不只是台灣,放眼世界都很少見(資料來源:ETtoday)

黑豹旗的天時地利人和

2013的黑豹旗為何會竄紅,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,其中一個天時是2013台灣主辦U18,搭上當年WBC餘溫,火球男宋文華、台灣隊長楊家維(QQ)等人竄紅,也有點順勢推出黑豹旗延燒熱度的味道

另一個天時是合法網路轉播的第一槍,當時連CPBLTV都還沒成立,在台灣網路上合法的直播,或是完整的重播(非highlight),就跟日本的壓縮機一樣非常稀少,更別說免費的,而愛爾達就在黑豹旗做了YouTube直播,搭配那幾年使用率大增的智慧型手機以及YouTube行動版,讓很多人在學校可以直接關注自己母校戰況,例如內湖高中在第二屆對戰松山高中時,全校此起彼落歡呼的盛況,以往要國際賽才可能有

地利的部分呼應到前面提的球場,前二屆黑豹旗都「只在」職棒等級的場地比賽(對,台體大球場曾經是職棒場地…),等於舞台已經架好了,人和的部分呼應之前講的,社團vs科班的新鮮感,加上前三屆都有找出賣點,第一屆黑豹的賣點是建中生「書生打球」,第二屆是「女黑豹」,第三屆是「離島生」,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之下,在當時網路直播剛興起的年代真的炒出一波熱潮,當然,有線電視也把黑豹旗多推了一把

播完這場沒幾個月,展元就離開緯來了…

緯來

第一屆緯來場場轉播黑豹旗,第二屆挑場次轉播,第三屆開始隨機轉播,棒球迷可以在沒有職棒的季節,在小吃店、或自己家裡無聊打開電視看到比賽,多少也增添了比賽的討論熱度

場場轉播這件事,早在黑豹旗公開之前很久就定調,我們大概是在新聞公開前一到兩個月知道「金龍旗復活」以及緯來要場場轉播,至於緯來為什麼願意轉播黑豹旗,一來本來就是休賽季,而商業價值的部分,我認為就要涉及到黑豹旗怎麼出現的了,為了不模糊焦點我把一些傳聞放到文末,有興趣請自行參考

後來第二屆恰逢2014年的轉播爭議,長話短說的話,反正就是CPBL讓各隊自行找轉播單位,讓轉播CPBL15年的緯來走向市場競爭,多方開拓市場,所以黑豹旗就和爆米花一起成為緯來的新希望之一,目前YouTube上搜尋黑豹旗,觀看數最高的還是棒球的故事對第一屆的回顧[註三],有時間的特別建議看一下,搭配展元的旁白還是很熱血的,賽程期間的棒球週報也會持續報導各球隊狀況,總吱多重因素結合之下,黑豹旗就這麼成為青棒熱度最高沒有吱一的賽事

三重絕對是不錯的場地了,但作為黑豹旗冠軍賽的舞台,氣勢上還是弱了一點

後續發展

而黑豹旗的熱潮後來如何,客觀來說,以這兩屆還是塞滿三重球場的情況,以及周邊新聞報導,絕對還是目前台灣青棒熱度最高的賽事,但是從幾點可以發現規模沒有成長,甚至縮水

  • 場地:前面提到前兩屆「每場」都在職棒場地打,但第三屆開始使用社子島、觀山球場等乙組場地消化賽程,近兩屆連決賽圈都是在三重球場完成
  • 轉播:眾所周知乙組場地大多沒有開燈,比賽也被迫在白天要完成,想當然地收視狀況不會好,電視台也沒有動機去幫一個非熱門時段播出的學生聯賽宣傳,而預賽轉播的比例和前幾屆相比也大幅下降,今年大多比賽在緯來精采台,只有決賽回到緯來體育台
  • 平面媒體:第一屆光建中就兩度登上蘋果體育頭版,但後面幾屆各校要攻上版面難度越來越高,即使我認為後來乙組的表現更優秀

場地上必須說社子島、觀山或者大都會,都是雙北非常好的選擇了,但是平常在高中聯賽或者教育盃就有機會到這些場地,甚至跟著學長打OB賽偶爾都會用到,相較職業球場沒那麼難得,如同前述,舞台的排場很大程度影響一場戲的精彩度,如果是在觀山球場看到台北乙組球隊碰頭,很可能分不出是打黑豹旗還是秋聯

客觀地說,例如今年192隊參賽,要把191場比賽分配到使用度接近飽和的職棒場地難度非常高,預賽讓乙組場地消化我認為是合理的,但這幾年連決賽圈都到三重球場,很明顯感受到黑豹旗的特殊性又被削弱,第三和四屆黑豹旗是在洲際球場打決賽,當時中信兄弟已經入主洲際,仍然可以協調出時間,或至少目前斗六、澄清湖都是國際賽等級球場,但職棒比賽少,是否可以成為選項?

另一個降低新奇感的是第三屆開始的分區預賽,畢竟乙組比賽多,像北一區如果不是抽科班,很高機率會碰到熟人,這邊我認為是非戰之罪,對乙組而言,因為跨縣市的比賽本身就是開銷,加上跨縣市日場的比賽,前一天要不要或能不能請假都是難題,無論如何,總是少了一些比賽趣味

除此之外,加上網路直播球賽越來越多,以及隨機轉播預賽之後,很容易就轉到一些27:33這種觀賞價值很低的比賽,種種因素下黑豹旗的聲量似乎是不容易再擴散,就像亞洲職棒大賽和金龍旗,前幾年宣傳成功,叫好也叫座,但是話題退燒之後,找不太出新的火種,雖然沒有像這兩個比賽一樣走入歷史,但也沒有真的讓台灣青棒成為HBL或甲子園

一屆一屆進步後,去年的學弟真的精彩啊QQ, 如果真的能打贏你們就隊史GOAT沒有疑問

比賽強度跟不上的審美觀

我們先回到比賽本身,而這九年來的乙組究竟有沒有進步,比賽精彩度有沒有提升,我本人的答案絕對是yes,而且是肉眼可見,這點從第二屆開始看投手球速的進步就很明顯,此外前兩屆幾乎沒有乙組可以撐超過七局,後面幾屆出現台南高工投手對高苑QS,建中差點打贏新光,甚至金門聯隊在玉山盃取得首勝,都是乙組實力在提升的鐵證,當然黑豹旗不是唯一因素,包括社區棒球的扎根、更多國中小甲組球員加入都是

現象在於逐年提升的比賽品質,並沒有反映在熱度上,主要原因是觀眾的審美標準以更高的速度提升,升學名校或女球員的好表現早已不稀奇,第一屆建中投手丟到120造成ptt一陣轟動,而今年中一中130連發,觀眾也就是驚呼了一下,日後可能要出現如北士商或雄中打贏科班才能激起討論

而在甲組的比賽也有點微妙,這幾年台灣越來越多對於投手連續出賽、球數的限制,立意良善我也完全同意,但這也讓燃燒小宇宙的高校英雄難以出現,畢竟純以觀賞角度來說,你可以看到HBL高國豪每場上,但是林昱珉就會被隔場或限制球數,甲子園的吉田輝星那種「我只有現在」的連續燃燒,肯定比平鎮穀保輪值海好看,觀眾每看穀保一場比賽,可能就要重新認識投手,還會想說怎麼決賽的投手比四強差一點

另外,少了單核帶隊的王牌,也降低了爆冷的可能,大部分球隊只有一到兩張王牌,還有可能在對到強隊前耗損,例如今年白河商工的尹柏淮有150的火球,卻因為主投16強賽而無緣在8強和另一位主戰投手聯手對抗穀保家商,這某種程度上也讓戰力整齊的平鎮、穀保幾乎能包辦所有大賽冠亞,組合少了驚喜,也因此很多人乾脆四強、甚至冠亞再來關注就好,這裏強調一點,我完全支持保護投手的規定,但對比賽觀賞性的影響是無可避免

規則改變後,像黃佳安帶隊爆冷的畫面會越來越少見,即使降低觀賞性,但對選手本身絕對是福 (資料來源: 蘋果日報)

黑豹旗的未來

把時間軸拉長來看,其實黑豹旗的竄紅是罕見的,當年由台灣大聯盟支持,並以「台灣甲子園」(第二代的)為號召的金龍旗,前幾年非常熱鬧,甚至曾經有林志穎來唱主題曲(抱歉,黑豹旗動靜之間主題曲好聽但是主唱真的不紅),也曾經有破百球隊參賽榮景,但2000後迅速萎縮,只有受邀球隊(約30~40隊)參加,隨著兩聯盟合併後高中選秀暫時走入歷史,金龍旗也成為那一代人的回憶

我認為黑豹旗不會成為金龍旗,畢竟它並不是任務性的比賽,但要進一步拓展觀眾群,我認為除了前述的場地問題與審美疲勞,很大程度要依靠轉播單位,畢竟他們是真正將比賽投放到觀眾群的人,比賽本身品質要夠,但如何建立比賽背後的故事,才是有機會打到潛在觀眾群的

例如第二屆附中對上北士商,雙方背後都有故事,第三屆看完台中一中和虎尾高中殺到延長賽獲勝,「全串主場」的熱情延燒到下一場對香山高中,又殺到延長賽卻失敗收場,這樣的故事就是可以被討論的,即使審美疲勞確實存在,但HBL和甲子園同樣能每年開拓話題,目前看到黑豹旗大多是比賽後回顧大家才發現好看,而不是賽前預告就先炒熱,甚至在比賽中吸引大量觀眾在live文,一般來說文章到這裡就要開始討論可行方案甚至檢討某些單位,但本文並不打算這麼做

目前簽約金總額最高的余謙,青棒絕大部分的成績都不在黑豹旗

比起How更重要的是Why

作為一個(自認)搞科學研究的人,除了討論可能的方法,更重要的是動機,也就是反思一下,目前有必須炒熱青棒的理由嗎?前面提到隔場規定、場地限制、審美疲勞等等,都是黑豹旗先天不如甲子園、HBL的原因,加上缺乏歷史背景,黑豹旗不可能是甲子園,但他真的必須是甲子園嗎?為了簡化討論,我們先不討論用未成年人的比賽創造商業利益是否妥當

聲量這件事有沒有影響高中球員進入職業呢,以高中大物投手來說,2014陳韻文的簽約金550萬,2020年余謙已經到了550+200萬,可以說是逐年成長,也就是高中大物本身就在逐年漲價,而吱撐他們身價的成績中,黑豹旗只佔小部分,當然這和前段說的規則限制也有關,國內聯賽一夫當關的王牌空間有限,國際賽反而是選手刷知名度的時機

進一步說,這九屆拿到MVP的依序是黃逸鑫、虎王、李吳永衡、小可愛、戴捕、林昱珉、吳秉恩、陳志杰、伍祐城,大多都進入職棒,其中兩位是第一輪,但他們本身在高中的評價就非常高,要說黑豹旗MVP給了他們什麼加成,好像也還好,也就是對甲組球員的知名度和選秀價值,與黑豹旗本身比賽聲量關聯度已經不高,首先排除聲量對他們的吸引力

而行銷本身對球隊或學校的幫助,我認為或許有但有限,如同前述,黑豹旗的實質意義低,真實排名還是以三大賽的參考價值高,也因此黑豹旗對於招生的影響力有限,真有幫助的應該算是社團球隊,在吸引新生入社多了一個亮點,但乙組宣傳力道本身不夠,進步速度跟不上審美標準,其商業利益也不足以吸引轉播或行銷團隊投入,也因此即使球賽打得精彩,大部分都是只吸引到棒球圈子內的人

最後說到轉播團隊,從前幾屆可以看出,結合一些周邊節目例如棒球的故事、棒球週報,黑豹旗可以是一個有故事的比賽,但是在職棒轉播爭議落幕且商機穩定,休賽季又有UBA甚至NBA在播,黑豹旗話題退燒加上前文所述的場地、時間問題,讓其商業價值受限,像NBA轉播的自帶流量,就遠大於付出大筆人力物力去實地採訪,還要開轉播車才「有可能」建立的黑豹旗故事,所帶來的流量,以轉播單位的角度,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看不太到那麼多的校園採訪

稍微做個總結,目前青棒行銷的狀況,不是沒有人可以做,也不是沒有人會做,是沒有人有動機這麼做,最有動力做行銷的社團球隊,恰好是最沒有資源做行銷、觀眾基數也最小的,所以黑豹旗、或者說台灣青棒就這麼走到尷尬的平衡點,除非又有大善人出現,要突破的難度很高,目前的情況用工程的術語說,是走到一個local minimum,行銷確實有進步空間,但放到整個球界影響還不太大, 在我們出現必須這麼做的理由之前,討論方法可能都還言之過早了

後話:黑豹旗成立背景

第一年除了我們提早內線說金龍旗要復活之外,大眾第一次聽到是有點錯愕的,毫無徵兆,logo很醜,台灣他媽也跟黑豹一點關係都沒有,一個說法是當年教育部的預算花不完,為消化預算辦了比賽,想不到大受歡迎才繼續辦,這點在段宜康(吞曲棍球那個)當年的質詢有,影片多年前看過但不知道現在有沒有,總之段宜康指出黑豹旗的安排非常草率,多項規劃都有消化預算嫌疑,舉辦當下也沒有對比賽本身做長期規劃,盃賽中斷才宣布會有第二屆等等

當然這件事沒有證據不能亂說,但經手過第一屆黑豹旗的財務後確實滿頭問號,開幕戰中午發高級便當給我們,賽後又收到主辦單位的「午餐補助款」,身為台北的球隊,我們居然收到了天母球場的「交通補助」這種實報實銷的東西,第二場去台中的火車票我們報帳時遺失了幾張,他還是按照我們報的數量補款項,相比第一屆冒出這麼多神奇的款項,第二屆以後的學弟都真的實報實銷,有些補助打折扣甚至沒有,這個神奇財務狀況是怎麼回事,各位認為呢?

註一:當年高苑工商陣中後來進入職棒有李凱威、廖健富、申皓瑋、黃柏豪、楊晉豪、劉軒荅,之中三個人都是第一輪指名,真低猛

註二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8ihvlZAPxI

註三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Sud1Qq-OUQ

--

--

Jerry 何吉瑞

台北出生長大22年後,目前在UC San Diego念不知到何時的PhD,小時候曾有夢想是當blogger,長大後發現還是言之無物,但希望能cover到一些比較少人討論到的地方,歡迎光臨(?